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法库文化 >> 心情随笔 >> 内容

温情体恤与冷峻思索——读孙焱莉小说

时间:2015-1-28 19:30:01 点击:

  核心提示:温情体恤与冷峻思索——读孙焱莉小说张艳梅 近年来,70后作家写作不断突围,逐渐摆脱上一代作家笼罩,形成更自觉的世界表现形态,以及生命表达方式。2013年,70后作家有几部长篇小说,引起文坛瞩目。包括徐...

温情体恤与冷峻思索——读孙焱莉小说
张艳梅

       近年来,70后作家写作不断突围,逐渐摆脱上一代作家笼罩,形成更自觉的世界表现形态,以及生命表达方式。2013年,70后作家有几部长篇小说,引起文坛瞩目。包括徐则臣的《耶路撒冷》、李浩《镜子里的父亲》,乔叶《认罪书》,田耳《天体悬浮》,路内的《天使坠落在哪里》,以及弋舟的《蝌蚪》等。这些长篇小说的发表或出版,意味着70后写作已经有了更宏大的气象,他们的现实关怀、历史反思、人性追问和生命探索,都达到了新的精神高度。在70后作家中,大批女作家更是占据了文坛半壁江山,盛可以,魏微、乔叶、鲁敏,付秀莹,朱文颖、滕肖澜,阿袁,计文君、王秀梅,东紫,艾玛,常芳,方如,肖勤,张惠雯,等等,都表现出了很好的创作态势。她们或是关注社会现实,写出《沿河村记事》《拆楼记》《谢伯茂之死》《六月半》《暖》《捕风的人》《陶父吟》这样一批有思想深度的作品;或是对普通市民生活精雕细刻,带给我们《美丽的日子》《白猫》《子在川上》《群盲》这样烟火气息浓郁的文字;或是对两性情感世界及人性深度透视,以《白草地》《白头吟》《醉长安》《躺椅》《春茶》等作品为代表。把孙焱莉的小说创作放在70后作家整体中比较,会觉得她偏于传统,无论艺术表现,还是文化立场上。没有过多的技巧尝试,也没有青春伤怀或者尖锐批判。整体上,温厚诚恳,有着朴素的人文主义情怀,对女性命运和乡村生活,观察冷静而笔墨热忱。
      一、那些失踪的亲人:小说中的家庭伦理追问
      中国乡村,经历过宗法共同体,文化共同体,政治共同体,经济共同体等不同形态,新世纪以来,正处在不断离散解体的过程中。各种维系乡村聚合的力量,都在瓦解。礼崩乐坏之际,有学者重提“礼失求诸野”,可惜,当下中国,自上而下遍寻不到此种文化自觉。传统农耕模式下,社会结构松散,甚至高度分散,在小型社会层面,基于亲缘地缘构成基本的共同体,当然,这种宗法式共同体,含有利益因素和专制思想,并不稳定。家族抑或家人之间也难免存在矛盾冲突。五四以降,中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,作为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的乡村世界,呈现为完全不同的文化形态。启蒙现代性观照下的乡土中国贫困落后,亟待变革,封建伦理成为首当其冲的革命对象;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乡土中国作为人性伦理乌托邦,为我们提供了自然文化维度。而建国后逐渐形成的城乡分化,以政治纽带拧紧时代发条,城乡概莫能外,乡村更是彻底改变了自治传统,作为政治和经济共同体(公有制,集体化)的农村,逐渐形成新的阶级伦理观念和革命道德秩序。新时期以来,经历新的土地制度变革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,城乡之间流动性加大,文化交融不断深入,但并未在根本上改变这种二元对立结构。城乡收入分配差异巨大,而价值观念不断向消费主义看齐,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乡村伦理体系的瓦解。

作者:张艳梅 来源:本站
相关评论
发表我的评论
  • 大名:
  • 内容:
  • 法库情缘(faku.cn) ©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Email:fakupc@163.com 站长QQ:2425329 QQ群:194661472
    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法库情缘网立场 本站只是信息发布平台,所有内容都来自网络,网友自发,摘自信息报等。禁止发布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,注意自己分辩真伪,自我保护,谨防上当受骗!
    辽ICP备08002651号-3
  • Powered by laoy! V4.0.6
  • 辽公网安备 21012402000128号